植物园段改造效果 警备区段隧道改造效果 思明区政府段改造效果 和平码头至隧道口段改造效果 万寿小区段改造效果 【核心提示】 从文屏路至和平码头段有一条南北向的闲置老铁路,它虽然被人们淡忘,但却有着悠久浓厚的历史文化背景、独特优越的地理位置、丰富优美的自然景观和便捷的交通条件,是城市中心区一块不可多得的宝地。市委、市政府决定对这段长4.5公里的老铁路适度改造和精心雕琢,把它建设成一条供市民娱乐休闲、健身,并串联周边景点、步道的带状公园,打造成一张品味厦门、体验自然的城市新名片。 目前《万石山沿铁路线带状公园景观设计》方案已经完成,近期就将开始施工。建设单位将力争在春节前完成万寿路-植物园段长约1公里的示范段。 文/本报记者 殷磊 【背景】 老铁路的“身世” 老铁路全长4.5公里,是鹰厦铁路的延伸段。这段铁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闲置,一晃就是二三十年的光景,它成了城市遗忘的角落。 鹰厦铁路1955年2月开建,1956年12月建成,是当时厦门唯一的铁路,它打开了厦门迈进工业化的大门。这段4.5公里长的延伸段铁路对厦门当时的发展来说也是意义重大。它是为了向市区运送建材和军用设备而专门铺设的,没有通客车。当时厦门老市区楼宇、道路、桥梁的建设,这段老铁路功不可没。然而随着厦门城市规划范围的扩大,老铁路“退役”了。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,厦门解放初期建设的交通设施,早已不复旧貌,唯有这段老铁路依然保持了“本色”。 设计:尽量保留铁路原貌 老铁路带状公园定位为步行及自行车的纯慢行系统,并利用局部空旷场地建设景观节点,供市民娱乐休闲。尽量保留铁路原有的历史、生态面貌,是这次老铁路改造、带状公园建设的最重要的原则。从整体风格到细部设计都遵循怀旧、简洁、朴素、淡雅的原则,避免过度刺激性灯光与广告商业气氛,要求透出铁路自身的魅力与味道。连绿化改造也遵循这条原则,要尽可能保持老铁路自然的绿化形态,保留那份难得的“野趣”,使其成为一条穿梭于现代都市中的天然绿色走廊。 分区:四个区块各具魅力 按照文化架构分区,整条老铁路带状公园从北到南分为铁路文化区、民情生活区、风情体验区和都市休闲区四个区块。 文曾路至万寿路段,长850米,为“铁路文化区”。这里要建设一个200平方米的风琴俱乐部,成为市民休闲、交流的场所。原本破旧的铁路道班房,也将用防腐木与钢材装饰,改造成“铁路之家”的特色小卖部;小月台、火车厢小卖部等景观小品和设施,会唤起人们对“古早”火车的记忆。 万寿路至虎园路段是“民情生活区”,长1040米。这一段居民区较多,所以公园景观的设计将突出生活的情趣。充满历史人文气息的雕塑小品是老铁路公园的亮点之一。 “风情体验区”在虎园路至思明南路段,长1382米。这里有一座废弃已久的铁路隧道,长约700米。这座隧道将建成一间别致的人防科普知识和厦门铁路历史展示馆。 思明南路至和平码头段为“都市休闲区”,长550米。一路下来,有些疲惫,那就在这里休憩放松一下吧。这里将结合铁轨,建咖啡屋、茶吧。 绿化:保留自然野趣美感 由于铁路闲置多时,沿线绿化景观以自然野生为主,植被丰富多样,杂草丛生,沿线部分铁路甚至被乔灌木、花草等植被覆盖。所以老铁路带状公园的绿化建设与普通公园大不相同,保留“野趣”是它的基本原则。譬如在铁路小区段,就将种植芦苇、蟛蜞菊、爬墙虎等植物,带给人一种贴近自然、去除雕饰的美感。 施工:万寿路至虎园路段先开工 万寿路至虎园路段的“民情生活区”将作为示范段,首先展开施工。建设单位介绍,这一段休闲游玩的市民、游客本来就不少,加上紧邻植物园,自然景观优美,所以条件较为成熟。示范段建成后,通过征集市民和游客的意见、建议,对方案优化调整。从而把老铁路带状公园建设得更美、更有味道。 |